日前,国家主席习近平前往俄罗斯索契出席冬奥会开幕式。在俄期间,习近平接受了俄罗斯电视台专访,并就索契冬奥会、中俄关系、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发展前景等问题回答了主持人的提问。

连日来,海内外媒体对习近平主席的此次专访内容进行了详尽的解读,同时也给出了高度评价。各界不仅将专访放在外交的视角下,视之为一次成功的外事交往活动的一部分,实际上,从专访涉及的不同层面,以及外界就习近平作出回答的评述来看,其中透露着对正在崛起的中国的强烈关注。一问一答间,有对当下的现实中国的认同认可,更有对未来中国发展走向的高度重视,而不同侧面的解读里,不难发现,焦点和目光大多集中在后一个问题上。

针对各个方面的问题,习近平主席作出了耐心的答复。从冬奥会、两国关系到中国的发展,甚至领导人工作、个人爱好,虽然表面而言,都是对主持人提问的一一回复,但具体到细节处,可以看到对问题本身不同程度的延展。言语中,既有坦率的直面国家经济、政治、社会中的问题,也有对继续改革、不断前行的充分信心,说到个人生活的部分,不乏真诚的所感、所思、所想的流露。自信、真挚、坦然的一席回答,较强地展现出新一代中国领导人的个人风格,也给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透过这一风格,人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国家元首个人的风范,自信、真挚、坦然,这些与当今中国高度吻合的精神、文化特质,也无形中渗透着已见雏形的国家风格。在某种意义上,各界媒体亦是从这一角度解读中国。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习近平主席接受俄罗斯电视专访后不久,即有国内媒体对专访进行全文发布。也就是说,本次领导人专访内容不仅是全部对外公开,并且还是国内外几乎同一时间的公开传播。相对于以往的做法,鲜少接受海外媒体采访、接受采访不公开或者择期选择性公开来说,这一变化同样传递出了积极、开放的信号。

尽管球探体育比分:一个国家,只是从领导人言行这一面出发,未必能得出一个准确而全面的结论,但如果只是将其作为一个小的窗口,也能从其中了解、发现一些问题。正因于此,分析、解读领导人在不同场合的讲话,成为了现代政治及舆论生态下的某种“惯例”。不过,由于各国政治体制的差异,领导人的言论表达场合、表达方式不尽相同。相较而言,西方选举演讲陈述观点、表明立场,直接、鲜明,国内领导人则更注重根据不同场合、不同情况,以措辞的变化释放不同的信息。

球探体育比分:习近平主席一年多来在不同场合上的发言,可以看到,一种统一的、明确的信号不断释出。所有的解读,不再围绕和局限于词与词的变化、剖析,更多时候,主张公开而确定,不躲闪问题,既是“习式”风格,也成为新的国家风格。这其中包含着国家领导人对这个国家发展建设的底气,在另一方面,也是昂扬发展的中国“给予”了领导人底气。

□ 本报评论员 付小为

因为冬奥会,索契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而我被索契所吸引,则是因为一棵中国橘树和它的传奇故事。

新华社3位记者目睹了这棵不同寻常的树:黑海冬日的艳阳下,树冠盛大而华美,满树硕果有的浅黄,有的金灿,有的亮红。原来,这棵橘树上嫁接了意大利柠檬、西班牙橙子和北美洲蜜柚……托尔斯泰、歌德、安徒生故乡的泥土,被郑重地撒在树根上。

请允许我简单讲述故事的梗概:80年前的春天,俄罗斯育种学家佐林种下了一棵中国柑橘树苗,希望通过嫁接实验培育出在索契存活的柑橘树种。世界柑橘大多分布在北纬35度以南,而索契则地处北纬43度35分。早在19世纪末,索契人曾引种柑橘却未能熬过冬天。但这棵中国的橘苗却神奇地在索契扎下了根。此后,世界各地的一些人士造访时都会带去本国的泥土。1957年,这棵树正式被称为“友谊树”。再后来,因送给它的各国礼物太多,索契人专门建造了一座博物馆。“友谊树”旁立着的银色金属牌上,除刻满国家和地区的名字之外,还写道:来自167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在这棵友谊树上进行过纪念性的嫁接。

其实,每棵树的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关键是栽种、养护这些树的人如何挖掘、培育、讲述、传播这些故事。报道中并没有讲述佐林种下的树是怎么让世界各地的人们知道的,但我想那一定离不开多种形式的传播,或口口相传,或媒体传播……我们不能仅仅是埋头种树,除了给树挖坑、浇水、施肥之外,还要注意讲述那些树与人之间的曲折、生动、感人的故事。

比这更打动我的是讲解员柳波芙的话:“整个世界都和平地生活在一棵树上。”树生长出来的,当然不仅仅是故事。在这棵中国橘树上,其特殊含义显然远远超越了生物学意义本身。除了生态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之外,树木还有显著的文化功能,其中也包含外交功能啊!如同习总书记此次远赴索契,其意义显然不是出席一次大型国际体育赛事,而是中国外交因体育的再创新。生长在索契的那棵中国橘树,不就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的结晶吗?我们不能指望每棵树都成为文化大使、外交使节,但发挥其文化、外交作用显然还有巨大的空间。

十分佩服索契人,他们能够因一棵树而建一座博物馆。而不少人吝啬地舍不得为树挂个牌子和标识。于是我们看到了许多树,却不知道这些树姓甚名谁,更别说它们的故事了。在这一点上,我们真该好好向索契人学学。

铁铮(北京 学者)

一个又一个脚印,一段又一段精彩,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故事一定会越来越生动。

6日至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赴俄罗斯索契出席了第二十二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这一新春之旅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大国形象和领导人风范,堪称中国外交实践的又一创新,其三大特色令人回味。

特色之一“点穴式”。据外交部长王毅介绍,习近平主席抵达索契后,马不停蹄,连续工作,短短43个小时里出席了12场活动。这些活动既包括元首会晤等双边活动,又有出席开幕式、参加招待会等多边互动,还有接受俄罗斯媒体专访等公共外交日程。如此密集的行程安排,颇似中国武侠小说中武林高手“短、平、快”的点穴手法,不仅务实,而且高效。

特色之二“跨界性”。此次索契之旅将外交和体育相融合,开创了中国国家元首出席境外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先河。这一创新手法接地气、聚人气,将外交工作和人类竞技体育的火炬——奥林匹克运动会融合在一起,把中国公共外交带向新高度。人们犹记,1971年中国“乒乓外交”的神来之笔轰然推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如今的索契之旅则无疑是新时期里,开放的中国与世界互动的又一段意义深远的佳话。

特色之三“亲和力”。索契之行时间虽短,那些亲切质朴的话语却令人过耳难忘:“按照中国人的传统,邻居和朋友家里办喜事,当然要来贺喜”、“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寥寥数语,令人感受到一个友好大国的真诚和一位大国领导人的担当。在世界媒体瞩目下,一个富有亲和力的中国形象跃然而出,透过电磁波和油墨渗入民众心中。

索契之旅的成功,国际社会的声声赞誉可为明证。俄罗斯电视台主持人布里廖夫说,习近平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令俄罗斯人感动;意大利罗马智慧大学东方历史学教授瓦尔多·费雷蒂说,中国领导人此行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希望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努力的大国形象;韩国现代经济研究院中国问题专家韩载振称赞,习近平此行向全球展示了中国新一代领导人的亲和力,是一次出色的体育外交。

回首过去的一年,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亮相精彩频仍:安纳伯格庄园会晤、“一路一带”倡议、周边外交“亲、诚、惠、容”等新创举、新提法令人印象深刻。如今马年伊始,索契之旅再次令人眼前一亮。一个又一个脚印,一段又一段精彩,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故事一定会越来越生动,中国梦和世界梦交织的协奏曲也必将越唱越响亮!

——倾听索契冬奥会上的中国声音(一)

伴随中国的发展,中国体育强国的梦想步履更从容,步伐更稳健。13亿人民心中的美丽中国梦,让奥林匹克之光更加绚烂。

“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习近平主席看望索契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引鲁迅之言,喻中国精神。只有锲而不舍,中国才有未来,我们才会建成体育强国。

祝愿开幕式精彩纷呈,祝愿各国运动员取得好成绩,祝愿索契发展得越来越好、越来越美丽,同中国城市间的友好合作关系更上一层楼……习近平主席亲赴俄罗斯索契出席第二十二届冬奥会开幕式及相关活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以亲切质朴的形象,积极自信的姿态,诚挚热情的话语,赢得国际舆论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俄罗斯电视台主持人称赞习近平主席是一位非常平易近人和胸襟开阔的领导人。新加坡《联合早报》称,习近平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体现了中国对奥林匹克事业的重视和高度支持,“展示了中国对当今世界的开放态度以及积极与国际社会互动的自信”。

回顾历史,中国的体育梦想与民族梦想始终紧密相连。

改革开放初期,奥运金牌曾是最牵动中国人心的强国象征。30年前,许海峰在洛杉矶奥运会首日实现金牌“零的突破”,引得西方媒体惊呼“中国是正在崛起的巨人”。中国健儿在奥运史上一次次创造辉煌,用无数感人瞬间书写中国故事。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荣登金牌榜榜首、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刷新境外参赛奥运会最好成绩……

从体育大国奔向体育强国,中国体育之梦紧随时代步伐而升华。成绩不仅仅在于能否拿到或拿到多少块奖牌,更在于体现奥林匹克精神,自强不息,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发挥自己的最好水平。

2012年伦敦奥运会,当刘翔因伤失利,单脚跳到终点时,全场掌声不曾间断,中国媒体和大众给予的是理解和敬意。英国《泰晤士报》说,刘翔背后有13亿人,这也许是他的压力。但当他以令人惊讶的方式结束比赛后,得到的是人们的安慰和尊敬。索契冬奥会前夕,中国短道速滑领军人物王濛因伤退赛,人们再次纷纷送上祝福,认为“不管怎样,她已经是胜者”。

今日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康。中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内涵更加丰富,步伐更加稳健。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体育强国的梦想,都与中国梦紧密相连。

继北京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后,北京市联合张家口市已向国际奥委会正式提出申办2022年冬奥会,索契冬奥会上的成功经验也将成为中国申办冬奥会的宝贵财富。冰雪运动在中国还不普及,举办冬奥会将点燃中国冰雪运动的火炬,也将进一步弘扬奥林匹克精神。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成为奥林匹克和平理念的坚定倡导者和践行者,昂扬跨越,蓬勃进取。13亿人民心中的美丽中国梦,让奥林匹克之光更绚烂。

——倾听索契冬奥会上的中国声音(二)

习近平主席索契之行,标志着今年中俄关系发展已经开了个好头,再次证明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高水平和特殊性。

“中俄是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我和普京总统是老朋友了。按照中国人的传统,邻居和朋友家里办喜事,当然要来贺喜,同俄罗斯人民共襄盛举。”习近平主席索契之行,尽显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高水平发展。

“浓浓的人情味。”一位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如此感叹中国国家主席的索契之行。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然而,不论国家之间的关系看似多么复杂,究其实质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这个世界上,最能打动人心的就是美好的情感。人与人之间如此,国与国之间也不例外。邻居贺喜,传递浓浓深情,在俄罗斯大地激起共鸣。

克雷洛夫、普希金、果戈里、莱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涅克拉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肖洛霍夫……中国领导人道出这份长长的名单,说明在中俄友谊的历史长河中,俄罗斯文学经典在两国人民心间引生的共鸣。抚今追昔,中俄之间持续不断、深入人心的人文互动,都为两个民族的相互认知和理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内心的契合是友谊的源泉。《莫斯科日报》的文章说,从索契冬奥会开幕式中感受到“一种为我们国家骄傲的感觉,一种为她的力量、团结、伟大而自豪的感觉”。中国人民对于这种感受并不陌生。冬奥会开幕式现场,当以“爱”为名的俄罗斯女孩带领世人穿梭于俄罗斯广袤的疆土、璀璨的历史,我们再次记起6年前的那个夏夜,中国女孩将一曲《歌唱祖国》传遍世界。伟大的民族书写经典,时空见证心灵相通。

当绚烂的烟花点亮索契的夜空,当各国健儿在索契赛场挑战自身极限,参加叙利亚化武海运联合行动护航的中俄两国海军舰船正在劈波斩浪,昼夜兼程。同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和俄罗斯携手致力于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和世界和平发展的崇高事业,呈现出基础最牢、互信最高、地区和国际影响力最大的双边关系。在推动叙利亚危机的政治解决上,在维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上,中俄共同担当道义。“中俄两国关系是全球战略关系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全球平衡、持续发展,以及维持全球局势的和平稳定具有重大意义。”巴西学者赛维利诺·卡布拉尔之言,代表了世界对中俄关系的期待。

2014年,中俄建交65周年。习近平主席再度新年首访俄罗斯,为新一年双边关系发展开了个好头。双方决定继续保持密切交往,加大相互支持,深化务实合作,携手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搞好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活动,积极筹办201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庆祝活动……中俄索契握手,再次证明了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高水平和特殊性。

冬奥友情之旅,中国外交新年成功精彩新开篇,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更添新动力。

让体育远离政治,这是奥林匹克运动会一贯宣扬的精神追求。然而,现实世界有现实世界的逻辑,一百多年来,有哪一场奥运会能与政治毫不沾边呢?国际性的大型体育赛事,总是国家形象、能力、意愿的展示平台,免不了国家间的明争暗斗、折冲樽俎。今日开幕的俄罗斯索契冬季奥运会也不例外。

就在各国运动员云集索契之际,相邻俄罗斯的乌克兰正在上演政治危机,一个多月前,美国参议员约翰·麦凯恩亲自前往基辅,“助阵”乌克兰反对派;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则在几天前的慕尼黑国际安全会议期间,会见乌克兰反对派领导人,公开对其表示支持,为此与俄罗斯外长谢尔盖·拉夫罗夫发生论战,后者指责西方助燃暴力事件。欧洲的态度则与美国一致。

美欧俄在乌克兰政治危机中的不同立场,显示当今世界的主要政治力量,在基本的国家利益和地缘政治追求上完全不合拍。这直接影响到了索契冬奥会。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前年再次当选总统以来,对索契冬奥会倾注了极大热情,冀盼以此向世界展示俄罗斯的新形象,提升国家影响力。普京的想法并不见容于他的西方同道。美国和欧洲以普京的执政不民主为由,总是逆着后者的步调起舞。在去年6月俄罗斯颁布了一份禁止在青少年当中宣传同性恋行为的法律后,西方国家普遍以这一法律是对同性恋者的歧视、损害了同性恋者人权为由,对俄罗斯进行指责,同期发生的斯诺登事件,则是加剧了美俄之间的关系紧张。

欧洲和美国把“火气”撒在了体育赛事上。俄罗斯向国际奥委会各成员国的领导人发出了出席开幕式、观摩冬奥会的邀请,但它在西方不少国家遭到了冷遇,美国总统奥巴马、法国总统奥朗德、英国首相卡梅伦、加拿大总理哈珀等都缺席冬奥会。这些欧美重要国家的要人拒绝前往索契,虽并不失外交礼节,但所传达出来的信息却是明确的。去,还是不去索契,不知不觉成为了一个政治问题,这在欧洲也引起不少争论,比如德国总理默克尔就提出,联合抵制冬奥会只会伤害运动员;瑞士联邦主席毛雷尔也认为不要将体育政治化,呼吁各国不要抵制冬奥会。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本国还在欢度篮球比分直播:之时,毫不犹豫飞往索契出席冬奥会开幕式,此乃中国国家领导人首次与会国外大型体育赛事。这在很多西方媒体眼中乃是一种政治表现,是对普京的“雪中送炭”。有报道说,习近平还成为普京在索契会晤的首位国家元首。中国重视这场在俄罗斯的体育大会,俄罗斯则重视来自中国的访客,这鲜明显示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良好现状。自习近平成为中国最高领导人以来,这已是中俄双方国家元首的第六次会晤。中国领导人不理睬西方国家的噪音而往,不言而喻对本就亲好的中俄关系,是个巩固和加强。在重要场合和重大国际事务上,友好的大国相互之间应当如何支持配合,中俄之间的密切互动给出了解答。

前往索契的当然并不只有习近平,中亚国家的元首们没有缺席者。令人意外的是,原先声称不会参会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后来却改变主意,还是去了俄罗斯。至于欧洲,最终有2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扭扭捏捏接受了邀请,然而,他们是带着争执去的,内心里是不是真正带着祝福,不可知也。

不是冤家不聚头。在体育政治化之后,人们在索契滑雪场看到的,不仅是体育,还有政治。与俄罗斯关系是亲近是疏远,对俄罗斯的战略需求是强是弱,看看今天在索契举办的冬奥会开幕式贵宾席,就可一览无余。

程亚文(北京学者)

索契冬奥会当地时间昨天20时14分拉开帷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成为最受瞩目的元首嘉宾。另有60多位国家、政府及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出席,人数是上届温哥华冬奥会的三倍,创冬奥会历史纪录。然而美英法德等西方主要国家的领导人缺席开幕式,从不缺席的西方媒体少有祝福和鼓励,更多的是一起喝倒彩,挑俄罗斯的毛病。它们几乎众口一词地说:这是普京个人的冬奥会。

有人宣称,批判和挑战是西方媒体的本色,俄罗斯索契冬奥会的遭遇一点也不奇特。但只要看看两年前伦敦奥运会前后西方主流媒体“喜大普奔”的模样,就会发现上述辩解是多么虚伪。

冷战结束后,遭到猛烈攻击的奥运会只有北京主办的夏奥和这次索契冬奥,这当中根本就争论不出谁对谁错,唯一能让我们看清的,是西方舆论一旦走向偏执,其程度会多么惊人。

西方仍明显处于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上游,在全球具有精神上的号召力。但索契冬奥会再次显示,西方高度自私、狭隘,缺少包容精神。这样的价值倾向在人类的精神前沿游荡,很可能对世界未来具有某种潜在威胁。

俄罗斯已比苏联小多了,国力不可同日而语。普京“再强硬”,今天的俄罗斯也不可能重回斯大林或勃列日涅夫时代。从西方舆论对普京治下俄罗斯的口诛笔伐中,我们几乎看不到“普世价值”鼓吹者们态度上的转变。他们打压普京政权的那股劲头,一如几十年前他们前辈对克里姆林宫的那副姿态。

俄罗斯已不再是超级大国,它有自己的危机感。在世界格局悄然变化的过渡时代,这些西方中心主义者或许根本没意识到,他们这样做会如何影响俄罗斯民族重塑世界观的过程,他们在把旧时代对立的种子重新埋到被全球化深耕过的土地上。

西方似在用冷落、刁难索契冬奥会对普京和俄罗斯“算总账”,普京在叙利亚、斯诺登问题上都没遂华盛顿的愿,现在应让他付出代价。此外已经在叶利钦时期成了一盘散沙的俄罗斯通过普京重新凝聚起来,这尤其让一些人不愿接受。西方舆论对索契冬奥会近乎“诅咒”的情绪宣泄,让人看到的就是这样的信号。

如果说过去苏联进攻性的政治方略让西方的确感到了不安的话,那么今天的俄罗斯基本处于防守局面,无力也无意挑战西方战略安全。西方对俄罗斯“追剿”般的打压属于逼人太甚。西方热衷“新冷战”的斗士们有可能在毁掉人类进步的一个历史性机遇。

西方不是世界,这些日子前往索契的各国领导人,代表了比西方少数国家多得多的人口。祝愿索契冬奥会成功,这样的善良愿望首先来自人类的天性。没有西方少数国家的参与附和,这样的愿望照样在索契上空回响。

问题在于西方话语霸权仍然厉害,使它们经常可以假全人类的名义对俄中这样的全球性战略力量指手画脚,屏蔽世界上的大量真话和实话。这是人类社会当下的一项真实挑战。各国公众有能力捅破这“铁幕”一般的假象吗?这大概很难说。然而不管他国公众如何,中国社会应当有能力不被西方忽悠,展现我们这个大国的智慧和定力。

举世瞩目的奥林匹克冬季运动会在俄罗斯黑海之滨的旅游胜地索契拉开帷幕,同样令人关注的还有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出席开幕式。中国领导人高调亮相,体现了中俄关系对于两国来说都具有非同寻常的特殊意义。

此次冬奥会是在特殊的背景之下举行的。一方面西方政要不断指责普京强硬的内外政策,一片抵制索契冬奥会之声,欲借题发挥孤立俄罗斯;另一方面俄罗斯国内的反恐形势严峻,与索契很近的北高加索地区历来恐怖事件频发,伏尔加格勒的恐怖袭击给冬奥会抹上浓重的阴影,俄罗斯能否确保奥运的安全举行是一大考验。 中国领导人在这样的情况下早早赶到索契,实际上是对俄罗斯的重大政治支持。

众所周知,中俄已经确立了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习主席新春伊始的首次出访选择了到俄罗斯参加索契冬奥会开幕式,与就职后出访首站选择俄罗斯先后接续,就是要展示双方对彼此的分外看重,说明中俄关系已经进入全方位良性互动的新阶段。习主席“冬奥之行”具有四个方面的意义:

一是说明中俄关系能够经得起任何考验。西方如何看待俄罗斯是西方的事情,丝毫不会动摇中俄两国合作的根基。在西方鼓噪随着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强大,会导致中俄出现正面竞争甚至对抗,唱衰中俄关系的时候,两国领导人以“冬奥聚首,共襄盛举”,体现出一种高度的互信以及持续推进睦邻友好合作的决心和信心。

二是说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全面性,双边关系不仅在政治、经济、安全领域发展很快,在人文、体育以及广阔的国际舞台上的合作也越来越深入,双方可以利用各种场合、各种机会来充实和发展伙伴关系,也包括冬奥会这样独特的国际盛会。此次习近平主席专门与普京总统进行会晤,话题很广,也说明了这一点。

三是说明中俄完全能够代表一种新崛起的国际力量,可以发出另外一种声音,不屈从于西方的话语体系,共同推动国际政治的多极化进程。中俄的合作不以意识形态划线,体现了全新的文明观、合作观。

四是可以借此提升中俄双方的软实力。奥运会是和平、友谊的象征,也可以充分展示主办国的国力与文化。举办奥运会,对于中俄的崛起都很重要,2008年的夏季奥运会见证了中国民族复兴的步伐,而当时任俄罗斯总理的普京来北京参加了开幕式;2014年的冬季奥运会则意味着俄罗斯要重振雄风,中国领导人投桃报李,成为此次冬奥会最重要的客人之一。

冬奥外交,对于中国来说也是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方式,尽管不是正式的国际会议,但这个舞台非常独特,可以真正在全球范围内,在数以10亿计的观众面前展示中国及其领导人的魅力和风范。此次习近平主席的索契之行,也是中国领导人首次赴境外参加重大体育赛事的开幕式,不仅对于推动中俄关系极具象征意义,为随后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共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定下基调,而且开启了中国软实力外交的新模式。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秘书长)

莫斯科时间2月7日晚8时14分,第22届冬季奥运会在俄罗斯南部黑海之滨的旅游胜地索契开幕。在外形酷似张开贝壳的菲什特体育馆里,4万名观众在现场领略了俄罗斯人的热情和骄傲。

在约3个小时的开幕式中,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品味到俄罗斯历史的一个个经典元素,从俄罗斯民间传说中的英雄到海船和彼得一世,再到果戈理《死魂灵》中的人物……而当焰火照亮索契的夜空时,人们体验到本届冬奥会的口号——“冰火激情属于你”。

就这样,在这个一半是海水、一半是雪山的城市里,在这个素有“俄罗斯的戴维营”之称的小城里,俄罗斯人再次圆了自己的“奥运梦”。这里的一切似乎都与奥运联系到一起,人们很难分得清这是“索契的奥运时间”还是“奥运的索契时间”。而当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奥运会开幕时,人们也很难分清这是“普京的奥运时间”还是“奥运的普京时间”。不过,我们知道,索契冬奥会为普京、为俄罗斯承载了太多的东西。索契冬奥会承担了奥运无法承受之重。

“奥运梦”系着“强国梦”

还是在2007年7月,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普京专程飞赴危地马拉,为索契市申办2014年冬奥会做最后游说,他当时用英语所作陈述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那时,普京对在场的人们说:“让我们索契见!”7年后,普京发出的邀请终于生效了。

在危地马拉胜利的欢呼之后,索契随即便进入了“奥运倒计时”。《共青团真理报》网站消息,2月7日索契冬奥会开幕式当晚,俄电视台“新闻周刊”节目将播放名为《软路径的哲理》的电视片。普京在片中透露:“索契冬奥会的举办地是我亲自选的。2001年还是2002年来着,我开车到这片地方,转了转,下了河。最后,我说,就让我们从这里开始建吧!”

在近7年的准备时间里,普京无数次过问奥运筹备情况并亲自到现场视察相关场馆的建设情况,倾注了许多心血。俄新社对此曾评论道:“让奥林匹克五环旗时隔34年后重回俄罗斯,这是俄罗斯的荣耀,这标志着俄罗斯强国之梦的阶段性实现。”

今年1月19日,普京特地主动就索契冬奥会专题邀请国际媒体来索契采访自己。在这次采访中,普京真诚地说:“举办冬奥会不是为了满足我的政治野心,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利益。前苏联解体、高加索地区动荡多年之后,社会的整个状况让人们十分沮丧和悲观。俄罗斯需要摆脱精神上的包袱,努力做一些重要的大事,增进与世界的交流,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发展大众体育的助推器。”普京强调:“我真的很想让人们用豁达和新奇的眼光看到一个崭新的俄罗斯,看到俄罗斯的新面貌、新机遇。”

如果仔细看看俄罗斯的相关民调,人们会发现普京此番推心置腹的谈话并非是单纯出于公关目的的“做秀”,而是反映了俄罗斯大多数老百姓的真实心态。俄罗斯社会舆论基金近日公布的一项民调显示,65%的俄罗斯人将冬奥会能否顺利举行视为“重要的个人愿望”。

这项民调显示,73%的俄罗斯公民将关注索契冬奥会的进程,其中26%的被访者准备全部观看冬奥会体育项目的直播,37%的被访者会观看自己感兴趣的比赛项目。更有意思的是,还有一些俄罗斯青年甚至将奥运会开幕和自己的终身大事联系在一起。莫斯科婚姻登记局局长伊琳娜·穆拉维约娃表示,在2014年索契冬奥会开幕当天,莫斯科将有900对新人登记结婚。


从“奥运围攻”到“奥运突围”

然而,俄罗斯上上下下这个“奥运梦”的实现之路也可谓艰辛。今年以来,索契冬奥会成了美欧政要对普京施压的“最佳人质”和美欧媒体向俄罗斯抹黑的“最好靶子”。加拿大《温哥华太阳报》曾评论道:“索契冬奥会受到西方围攻。抵制声浪看起来声势不小,并引发人们一连串并不美好的奥运记忆,1980年和1984年美苏相互抵制在对方国家举办的奥运会。历史事件总是会重复出现,第一次是悲剧,第二次是闹剧。”

但在普京“奥运外交”的总体谋划下,索契冬奥会并没有重蹈1980年莫斯科夏奥会的覆辙。据悉,共有88个国家派代表队参加索契冬奥会,这比4年前的温哥华冬奥会多出6个国家,是历次冬奥会参加国家最多的一次。其中,东帝汶、多米尼加、津巴布韦、马耳他、巴拉圭、多哥和汤加是首次参加冬奥会。此外,据俄媒体透露,索契在冬奥会期间将迎来多达60个国家的元首,其中44位元首将出席开幕式。许多领导人除观看比赛外,还将同俄罗斯领导人举行会晤。

对于美欧国家领导人玩集体缺席的“不给面子”做法,俄罗斯奥委会主席茹科夫委婉地表示,重要人物的缺席不会对奥运会造成任何影响,这绝不会影响到奥运会或改变其意义。

普京则直截了当地说:“奥运会不是政治家们的较量而是运动员之间的比赛。奥运会不应带有政治色彩,而应是各国进行沟通的媒介,不利用这个机会建立沟通的桥梁是不明智的,毁掉这座沟通之桥更是愚蠢之极。”普京强调,奥运会应该从政治对立中分离出来,成为各国间进行交流的活动。

竭尽全力打造冬奥会安保体系

既然如此重视索契冬奥会,普京自然倾心打造俄罗斯的这张“新名片”了。那么俄罗斯的这张“新名片”到底花了多少银子呢?本报记者发现,这个数据并不好统计,也并不统一。

普京今年1月中旬表示:“俄筹备索契冬奥会花了2140亿卢布,其中150亿卢布用于场馆建设,剩下的都用在了索契的基础设施建设上。2140亿卢布中,有大约1000亿是国家资金,其他资金都来自私营公司。当然,这些资金首先投入到旅馆方面了。”俄政府副总理科扎克近日也证实,俄为举办2014年索契冬奥会共耗资64.8亿美元(折合2140亿卢布),其中政府财政拨款30亿美元(折合990亿卢布)。科扎克还特别强调,审计结果表明,上述资金未发现违规使用。

俄罗斯《观点报》近日称,经过近7年的筹备,索契完成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建成了11座冬奥会比赛场馆。但一些西方媒体获得的索契“奥运造价”却超过500亿美元资金,其中70亿美元用于场馆建设,而剩下的都用于举办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对此,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称其为“史上花费最为高昂的冬奥会”。此报道认为,普京将其个人声誉押作此次冬奥会的赌注,旨在为其总统生涯再增添一抹亮色并且进一步提高俄罗斯的国际地位。

如果说“奥运造价”是众说纷纭的话,那么“奥运安全”却是众口一词,即“奥运安全有点悬”。因为,今年新年前伏尔加格勒接连发生的恐怖爆炸案和俄车臣恐怖大亨乌马罗夫的威胁视频,无不一次次地拉紧人们在索契安保方面的超敏感神经。而美欧媒体半真切半忽悠式的报道、美欧政要煞有介事地关注,又为俄罗斯人在安保方面不断地上眼药、拉警报。

对此,以超强硬反恐立场著称的普京明确表示,“如果我们允许自己示弱和显现恐惧,那么我们将促成恐怖分子达到他们的目标”。他强调,俄方有足够必要的手段,护法机关和情报机构大约4万名人员将负责索契冬奥会安保,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举办类似活动时积累的经验,对索契及周边地区空域、海域和山区采取安保措施,尽己所能确保安保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普京承诺:“我们的任务在于保障冬奥会参赛人员和这一体育盛事来宾的安全,为此我们将竭尽全力。”本报记者在索契的现场球探体育比分:发现,俄罗斯的确为确保冬奥会万无一失而竭尽全力,可谓是“碉堡式、立体安保体系”。俄罗斯真正把美欧媒体眼中“现在世界上最危险的城市”变成了俄力保的“现在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


索契冬奥会之后较量必将持续

很显然,无论是普京心中的“奥运梦想”,还是俄罗斯实现的“奥运外交”,无论是美欧媒体报道中的“奥运围堵”,还是俄与美欧国家的“奥运冷战”,这一切都将随着索契奥运会的开幕和落幕而最终尘埃落定。

正如美国外交学会高级研究员斯蒂芬·谢斯塔诺维奇近日在美国外交学会网站发表的《索契冬奥会之后的俄罗斯》一文所说:“通过举办索契冬奥会,俄罗斯引发了广泛国际关注。腐败、恐怖主义、人权抗议、高层爽约——这些都代表着索契冬奥会令普京蒙羞、尴尬的领域。但是,每个领域的问题都超越了与奥运会的关联。即使索契冬奥会一切进展顺利,这些问题也代表着西方试图与俄罗斯创建一种合作性关系过程中所面临的持续挑战。”

其实,那些看似与奥运相关的问题,本身与奥运并没有什么联系。索契冬奥会是普京振兴俄罗斯的新抓手,也是美欧对普京宣泄不满情绪的新平台。而这种互不相让的“拉锯战”局面并不会随着索契冬奥会的结束而终结。4个月后,也就是今年6月,普京还将来到索契,主持召开八国集团(G8)峰会。

同一地点,同一主持人,不同的盛会,不同的主题。如果说索契冬奥会是可来可不来的“体育外交”的话,那么G8峰会可是正儿八经的“政治外交”。那时的索契,会是什么情景?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本报俄罗斯索契2月7日电

应俄罗斯总统普京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月6日至8日将赴俄海滨城市索契出席第22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两国元首还将在索契举行双边会晤,为今年中俄关系发展带来“开门红”。

这是习近平主席连续第二年选择俄罗斯作为首访国,充分体现了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高水平和特殊性。

习近平主席出席本届冬奥会开幕式,向世界传递了中方坚定支持俄方举办冬奥会的明确信号,充分表明中俄在彼此关切的重大问题上始终相互支持。在俄罗斯,无论官方还是民间,均对习近平主席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认为这是中方非常重要的友好举动,表明两国之间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友好关系。

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今年的首次会晤亦是此访“重头戏”。会谈话题广泛,从发展双边关系到推动大型合作项目,从促进人文交流到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将为今年中俄关系深入发展开好头、起好步。

事实上,在两国元首的关心和亲自推动下,中俄关系正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中俄作为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大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将继续就解决叙利亚危机和伊朗核问题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保持沟通与协调,为促进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安全发挥重要的稳定作用。

其次,中俄两国将继续加强在经济领域的务实合作,以保障各自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今年,双方将进一步优化贸易结构,扩大相互投资,密切地方合作,不断提高经贸合作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地造福两国人民。

第三,继中俄互办国家年、语言年、旅游年后,两国今明两年将开展青年友好交流年。青年将决定中俄关系的未来,此举必将为两国友好事业代代相传发挥重要作用。

刚刚过去的2013年是中俄关系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年。2014年的新春之程将延续这一良好势头,为中俄关系的发展锦上添花。正如习近平主席去年年底在致普京总统的新年贺电中所说,“高水平、强有力的中俄关系是我们两国人民的福音,也是世界人民的福音”。

摘编自新华社2月6日文/岳连国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于昨天抵达俄罗斯索契,出席将于今天举行的第二十二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这是中国国家元首第一次出席境外大型体育赛事的活动,也是习近平今年的第一次外访。俄罗斯举办本届冬奥会受到西方的大量指摘,美、英、法、德领导人都表示不会前往索契,中俄友好关系显得尤为突出。

索契冬奥会被西方舆论政治化了,俄面临中国2008年的类似处境。那一年中国出了“3·14”事件,不过美国总统布什、法国总统萨科齐最终还是出席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英国首相布朗出席了闭幕式。这一两年俄罗斯并没“出大事”,然而西方舆论对俄罗斯攻得很凶,比北京奥运会的遭遇没好到哪去。

俄罗斯是大体接受了西方政治体制的国家,多党制、西方式选举在俄都已实现,但西方对俄仍百般压制,看得让人心寒。据称目前已有数百万篇各类新闻报道指责索契冬奥会,揭露俄罗斯的“贪污、官员专横、公权力独断、严峻的人权状况、环境破坏、媒体审查、反同性恋法规、对经济移民的不公待遇、族群冲突”等等。

索契冬奥会给中国人的第一个警示是:不要以为搞“西式民主”就能彻底缓和同西方世界的关系,就能化西方的批评为赞扬。西方对中俄这种大国的态度,只会取决于它们的地缘政治利益。

习近平出席索契冬奥会,当然不意味着中国同西方的对抗。事实上,中俄的总力量远远弱于西方,两国的战略协作不可能以同西方对抗为代价,那样很不明智,根本无法持续。

中俄结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的意义,具有高度的弹性。它既存在于中俄两国之间,又与西方对中俄的态度形成某种互动。这是中俄两大国正大光明的走近,中俄都是独立的全球性战略力量,政治力学决定了,它们都不可能是孤立的。当西方想将中俄“分别孤立”时,就注定会失败。

无论对中国还是对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都至关重要。但两国都发现,中俄紧密合作恰恰有助于它们各自同西方发展关系,会让西方变得谦和些,而不是相反。

其实中俄关系并非总是一帆风顺,两国国内都有一批人士,对中俄友好持反对、嘲笑的态度。俄方的那些人鼓吹“中国威胁论”,中方的那些人则不断宣扬俄是历史上割占中国土地最多的帝国。

然而势比人强。经历了从叶利钦到普京以及中间穿插的梅德韦杰夫时代,外交多变的俄罗斯在对华政策方面越来越稳定,中国的对俄思维也越来越成熟。时至今日,虽然民间小摩擦时有发生,但中俄全面战略协作逐渐越来越有力量对付来自各个方向的“离间”。

中国领导人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虽然属于中国外交的“破常规”之举,但早就在战略分析界的意料之中。这是中国对俄罗斯及对普京本人的支持,这样的确定性反映了中俄关系的某种品格。

中俄走上了不同的政治发展道路,但中俄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与此同时,中国同越南、朝鲜的关系却要敏感得多,这一切充分反映了国家间关系的复杂性,仅从意识形态审视这种关系是幼稚的。

中俄是彼此都需高度珍惜的战略伙伴。让各种闲言碎语去说吧,中俄友好是维护世界和平以及全球力量平衡的支柱之一,这是重大事实。索契冬奥会是对中俄友好正能量的一个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