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医生别沦为“流量病”的“患者”
2025-07-07 17:15:4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短视频平台向公众传播医学知识,然而,这些内容并非全部真实可信。5月29日,“上海网络辟谣”刊文提醒,一些平台上认证过的医生也可能发表伪科普信息。(7月5日 《工人日报》) 随着各大短视频平台纷纷布局“泛知识”短视频领域,也越来越重视垂直领域,各专业领域的专业人士成了短视频平台的“座上宾”。医生的职业形象良好,医学专业性强,这也让一些网红孵化机构盯上了医护人员,将医生当成“流量密码”,着力于把一些医生打造成网红医生,不惜为此编造假剧本进行摆拍。 为了吸引流量,出现了真医生讲伪科普、甚至为了流量不惜发布“软色情”内容等现象,这违背了医疗伦理,损害了医生形象,假科普还带来误导,造成谬种流传,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大。捧红网红医生最终目的还是变现,比如发布广告推销药品等。嘴上是科普,背后却是生意。这些网红医生沦为了网红孵化机构“流水线摆拍”上的螺丝钉。 整治这些乱象,要压实各方责任。医生要爱惜自身形象,要遵循医疗伦理,对造假团队提供的摆拍、伪科普等剧本要懂得说不。医疗机构要加强对本单位医务人员的管理,让医生为自己在网上的言行负责,避免医护人员有违规直播带货、摆拍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网络平台则要加强对平台内容的审核,要对问题视频、“病态”流量说不。网友也要增强防范意识,提升网络素养、健康素养,对虚假摆拍、伪科普说不等等。最重要的是,监管部门要加强对虚假摆拍、伪科普的监管力度,对造谣、传谣造成严重影响者,要依法依规进行惩治。 网红医生不能靠伪科普博流量,不能沦为“流量病”的“患者”。无底线摆拍、伪科普等,都是影响网络内容产业健康发展的绊脚石。网络内容产业,优质内容是王道,正确的三观、真实性则是根基。要好好治治网红医生这样的“流量病”,有堵还要有疏,还要通过引导、激励、扶持等措施,增加优质医疗健康科普供给等等。(戴先任)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jjjtsb.com 篮球比分直播: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