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设施需要“无障爱”呵护
2025-05-21 17:35:0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5月20日,在北京地铁四号线平安里站,无障碍卫生间被一对年轻情侣占用近一小时。当时适逢晚高峰,无障碍卫生间门口已经排起了队,有乘坐轮椅的老人等候多时。(5月20日 《新京报网》) 无障碍设施的设计初衷,是“让一部分人也能顺畅地走进公共生活”。这是一种社会的体贴,也是社会文明的体现。然而,在现实中,无障碍设施却常被占用甚至滥用,仿佛“开放”就意味着“无所限制”,“非专属”就等于“人人可用”。当“我方便”取代了“他需要”,当私欲压倒了规则,公共设施就成了私利的牺牲品。 需要明确的是,无障碍设施不是不设门槛,而是更高层次上的“社会信任机制”。对行为没有物理限制,但对人心有着道德要求。这种信任需要制度护航,更需要公众的自觉维护。 现实中,无障碍设施遭占用的情形屡见不鲜:专为残障人设置的通道被行人占道、无障碍车位被普通车辆占据……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却给真正需要使用无障碍设施的人带来了重重“障碍”。 公共文明的构建,归根到底靠每一个人。“方便自己”的同时是否考虑了“他人不便”?尊重他人需求,是一个社会成熟的重要标志。文明的建立,不只靠外在规章,更需内在自觉。守住公共底线,体现的是公共意识的边界;懂得让行与克制,反映的是一个社会的温度和良知。 当然,文明也离不开制度保障。对于无障碍设施的管理,仍需更加人性化与规范化。比如通过智能化手段提示使用时间,加强引导提醒,对恶意占用行为作出必要劝导和约束。更应注重教育引导,让“无障碍”理念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走进公众意识中,在代际传递中形成稳定的道德认同。 无障碍设施体现的是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尊重,让真正有需要的人能够“用得上、用得好”,不仅是公共服务的温度,更是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份温度的参与者,也是秩序的维护者。 无障碍设施是社会文明的试金石,不仅关乎特殊人群的权利,更体现我们每一个人对“公共”二字的理解与尊重。当一个城市能为最需要帮助的人留出一间卫生间、让出一条通道、腾出一席之地,也就为所有人建起了温暖而有尊严的生活空间。(孙维国)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jjjtsb.com 篮球比分直播: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