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人文价值、科学价值和实践价值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
彰显马克思主义的人文价值必须以科学价值为指引,以实践价值为途径
突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价值必须以人文价值为目标,以实践价值为依据
倡导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价值必须以人文价值为旨归,以科学价值为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灵魂和思想旗帜,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行动指南。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从时代的新高度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为此,必须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意蕴,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人文价值与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结合起来,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价值与时代的新发展结合起来,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价值与我国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只有与人民群众共命运,与科学发展同进步、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感召力和创造力。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人文价值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人文价值源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文精神,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人文价值基础;不断追求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人文价值指向。只有从人的利益需要和人自由全面发展的角度去理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人文价值意蕴,才能深入地领悟马克思主义的人文精神,更好地坚持以人为本的时代理念。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人文价值基础在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需要。回顾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之所以能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以人民的愿望为愿望,以人民的意志为意志,以人民的需要为需要。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独立的运动”,到列宁在论及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时所强调的“工农政权办事首先考虑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从毛泽东提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到邓小平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判断标准之一;从江泽民强调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新要求,到胡锦涛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无不充满着对人的需要的重视,无不蕴涵着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历史已经证明,忽视人民的理论必然被人民所忽视,轻视人民的理论也必然被人民所轻视,蔑视人民的理论只能被人民所蔑视。只有重视人民的思想理论才能被人民所重视,才能转化为人民群众真正的思想和信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就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不断“化大众”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不断重视人民大众、关心人民大众、服务人民大众,从而被人民大众所接受的过程。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人文价值的根基。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人文价值指向在于不断追求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对于人民群众而言,满足自己的利益和需要是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基础,而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则具有更高的价值意义,因为它是人的本质的真正体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既是实现人的本质的途径,也是人的本质实现的结果。马克思曾经对人的本质做过两个明确的规定:一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类的特性”,是人和其他动物质的区别;二是“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过去,我们往往注意后者而忽略前者。当我们站在大众化的立场来理解马克思的这两个重要论断时,我们会发现二者不仅同等重要,而且是相互联系的。人的本质既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又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前者是就人的本质的理想性而言,是人应有的本质;后者是就人的本质的现实性而言,是人现有的本质。人就是要不断地通过对现有本质的扬弃而达于自己的应有本质,实现人之为人的确证,这正是马克思主义人文价值的精髓。当然,讲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绝不是对集体主义的否定,恰恰相反,《共产党宣言》已经明确告诉我们,“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所以,当我们把“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人文价值指向来理解时,我们会发现,它不仅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创新有更深的理论意义,而且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更高的价值旨趣和道德诉求。
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需要为价值基础,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指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执政党的人文关怀,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人文价值。
- 2010-05-20松溪县人大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法执法检查
- 2010-05-20加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
- 2010-05-20以城乡党建一体化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 2010-05-20叶笃初:文风、党风、政风本为一体
- 2010-05-20李曙光:遏制学术不端重在教育防范
|